关于喀纳斯,我们谈起的东西很多。
极致美景、图瓦民俗、网红小狐狸,又或者是神秘的湖怪......
但很少有人知道隐藏在喀纳斯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会让我们的所见,多出一份喀纳斯风景线外的文化底蕴,闪耀光芒。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观鱼台背后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登高望远
到过喀纳斯的人,一定都对观鱼台印象深刻。不是因为那是发现湖怪的“目击现场”,更多地可能是受古人爱登高望远的传统文化、生活惯性的影响。
“遥知兄弟登高处”“颇忆宋玉赋,登高气成霞”......多少诗句透露着我们登高望远这一文化惯性。
而在喀纳斯这样的深山林海间,有这么一处俯视四方的登高处,看湖、观云,将美景尽收眼底,难免会生出“荡胸生层云”的豪气!

观鱼台资料卡
设计者:中国景观设计大师——吴肇钊
建设时间:始建于1986年,2008年6月动工改建,2009年9月竣工
设计理念:地域魂、现代骨、自然衣。
(地域魂:浓缩表现喀纳斯地域的文化;现代骨:建筑结构要符合现代的设计和旅游发展的现实需要;自然衣: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的云杉、西伯利亚红松来搭建,基础是用观鱼台山体上取的石头。)
外型解读:观鱼台的四个翅,既是雄鹰的翅膀,又是湖怪的鱼鳍,圆顶盖则取型自当初湖怪从水里出现时的场景,几个元素完美融合,观鱼台以其隽永秀拔和奇异抽象的外观形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牌匾提笔:中国著名作家、学者——余秋雨
(建筑大师和文化大家的不谋而合,提升了初始以自然景观著称的喀纳斯观鱼台的文化底蕴与品位。)
结构介绍:观鱼台台高19米,总重量777吨,为两台一亭,底台略小,中台大于底台和顶亭,可容纳百余人同时观景。

为何有人称观鱼台为观鱼亭?
观鱼台过去叫观鱼亭,始建于1986年,改建后才改名观鱼台。
为什么改“亭”为“台”?
①“亭”是顶大于底,而这次重建却是底大于顶,当然应该叫“台”;
②“亭”和“台”,谐音大相径庭,“亭”就是“停止”,“台”则为“抬升”。攀高登台,步步向上寓意更佳。

关于观鱼台的几个小知识:
1、观鱼台的前身建于1986年,最早用于林业消防观测。
2、观鱼台景点旺季每日人流量可达到8000人,所设观景台均为观赏和摄影的黄金选择地。
3、近几年为更好保障游客安全,喀旅股份不断对观鱼台各项设施维护更新,分批次加宽了木栈道护栏,喀纳斯景区管委会还在木栈道中安装了带有数字探头的SOS救援报警设备。
4、观鱼台景点前后山共配备数十名流动安全员,主要负责维护安全卫生;观鱼台办公室配备了担架、急救箱等医疗器械。
5、以前上观鱼台只能骑马,至少需要一小时。2001年开始修建水泥路,2002年开始通车卖票,区间车从游客中心到观鱼台仅需20分钟。
6、从2015年起,观鱼台冬季也开放,为游客提供冬季旅游服务,冬季区间大巴车停运,雪地摩托成为前往观鱼台的独特打开方式。
7、你有没听过一句传言?不登观鱼台,喀纳斯白来!所以,不登观鱼台,不足以领略喀纳斯美景的极致;不登观鱼台,更不足以感悟人生的真谛所在!

声明:本人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文字和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来源/新疆喀纳斯旅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