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特指两汉、隋唐两代中原王朝朝廷设置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位于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特征依然可见于现在新疆地区的遗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画。该地对东西方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转站的重要作用。

乌孙国
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
乌孙国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西汉文帝时,被匈奴击溃的月氏攻击乌孙的牧地,乌孙族大败,昆莫难兜靡被杀害。
乌孙国曾经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后来与西汉建交,西汉宣帝时分裂为二,5世纪为柔然所灭。
龟兹(今“库车”,龟兹语:Kutsi,梵文:Kuci(na)
西汉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龟兹王及夫人来朝,王及夫人皆赐印绶。夫人号称公主,赐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绮绣杂缯琦珍凡数千万。后数来朝贺,学习汉朝衣服制度,归国后,按汉朝制度治理宫室。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莎车王贤杀龟兹王,将龟兹分为龟兹、乌垒国,封则罗为龟兹王,封驷鞬为乌垒王。几年后,龟兹国人起义杀则罗、驷鞬,遣使匈奴,请立新王。匈奴立龟兹贵人身毒为龟兹王,于是龟兹属匈奴。
东汉建初九年(84年),龟兹、姑墨、温宿皆降;班超废龟兹王尤利多,立白霸为龟兹王。
5世纪后,龟兹先后被嚈哒、吐蕃、回鹘统治,佛教文明曾受破坏。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龟兹、吐蕃、高昌、女国、石国遣使朝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派遣昆丘道副大总管郭孝恪讨伐龟兹,破都城,郭孝恪自留守,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遁逃。
焉耆
又称乌夷、乌耆、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古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
汉朝时代,匈奴西边日逐王设置僮仆都尉,令其统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犁间,并向诸国征税,收入颇丰。
唐朝时代,焉耆都督府本焉耆国,国王姓龙,名突骑支,常受西突厥驱使。贞观十八年(644年),安西都护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讨伐焉耆,平定之,自此臣属于唐。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升喀喇沙尔直隶厅置;治所在今焉耆,辖境大约相当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1913年废。
于阗(又作于寘)
古代西域王国,汉、魏、晋均称为于阗,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元史》也称之为斡端。
古代居民操塞语,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于阗语则属东伊朗语。尉迟乌僧波统治下与归义军关系密切,这时期以后于阗开始使用年号,于阗国于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所灭。
若羌国,婼(ruò)羌国
属西域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东南,一说在今青海达不逊淖尔一带。中国古代西域国家名称,为婼羌人的一支所建立。
婼羌人与匈奴的休屠王、浑邪王分地相邻,役属于匈奴。汉朝大将霍去病西征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准备投归汉朝时,部分婼羌人也脱离匈奴,归附于汉朝。
张骞通西域后,其首领婼羌国王被汉朝册封为去胡来王,取去胡戎来附汉之意,后裔世代承袭。西汉时人口仅1750余人,450户,养兵500人。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始属西域都护。
楼兰
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汉昭帝(公元前77年)前的楼兰既指楼兰国,而西汉昭帝后的楼兰则指的是楼兰城(今亦称楼兰故城),楼兰城废弃于前凉末。
公元前3世纪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
公元前77年楼兰国王尉屠耆更名鄯善国,并迁都伊循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古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
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城民众迫于严重干旱,遗弃楼兰城,逐渐南移。
鄯善国(楼兰国)
鄯善国先后并吞了若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公元448年鄯善归属北魏,后实行郡县制治理。公元492年被高车所灭。
且末国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王城在且末城,距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有二百三十户,一千六百一十口,胜兵三百二十人。
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南北朝南朝梁时,称且末国为末国。都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西南),被吐谷浑吞并。
隋朝设且末郡。之后,先后隶属于唐朝的沙州、吐蕃、于阗、回鹘、西辽、蒙古的察合台汗国、清朝至今日的新疆。
小宛
据《汉书》记载,小宛国离西汉首都长安七千二百一十里,也就是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首都是扜零城,东与婼羌接壤,人口约有一千多人,兵力二百。
戎卢
于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内。据《汉书》记载,戎卢国距离西汉首都长安八千三百里,东与小宛比邻、南与婼羌接壤。该国约有一千六百多人,兵力有三百余人。戎卢国的灭亡时间不详,但是知道戎卢国最后是被于阗兼并的。
扜弥(yū mí)
又作拘弥,西域古国。位于今新疆于田县克里雅河东古拘弥城。汉朝附属于西域都护和西域长史。东汉阳嘉元年(132年),敦煌太守拥立王族成国为扜弥王。
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戊己校尉、西域长史拥立世子定兴为扜弥王。三国曹魏时附属于于阗,之后,被于阗吞并。
渠勒国
位于今新疆于田附近。国王治所在鞬都城,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三百一十户,二千一百七十口,胜兵三百人。
东北至西域都护治所乌垒三千八百五十二里,东与戎卢、西与婼羌、北与扜弥接。三国以后,成为于阗的属地。
皮山国
汉时王治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东南)。属西域都护。东汉以后役属于阗。
《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皮山国,王治皮山城,去长安万五十里。户五百,口三千五百,胜兵五百人。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各一人。
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二百九十二里,西南至乌秅国千三百四十里,南与天笃接,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西南当罽宾、乌弋山离道,西北通莎车三百八十里。”
西夜
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附近。一名漂沙,治呼犍谷。
西汉三百五十户,四千口,胜兵千人。东汉万余口,胜兵三千人。东北到都护治所乌垒五千四十六里,东与皮山、西南与乌秅、北与莎车、西与蒲犁相接。蒲犁及依耐、无雷国和西夜同族。
西夜与胡人不同,其民族与羌氐行国相似,随畜逐水草往来。而子合土地出玉石。国人煎以为药,傅箭镞,所中即死。《汉书》中将西夜、子合误作一国,东汉时各自有王。东汉末年之后属疏勒。
蒲犁国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东,寄田于莎车。人种、风俗与子合相同,王城在蒲犁谷,距离长安九千五百五十里。有六百五十户,五千口,胜兵二千人。
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清朝在蒲犁故地设蒲犁县。1954年,改为塔什库尔干哈萨克族自治县。
依耐
位于今新疆英吉沙县一带。北接疏勒,东北莎车,南接子合,在叶尔羌河畔,位于新疆叶城以西。从事畜牧,农作物稀少,食粮须靠北部的疏勒和东部的莎车。
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三国曹魏时附属于疏勒。南北朝时,附属于嚈哒。
莎车国
古代西域绿洲国家-莎车王国之地,在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
汉朝时一度强盛,三国时代史书《魏略》西戎传记载疏勒国吞并了桢中国,莎车国,竭石国,渠沙国,西夜国,依耐国,満犁国,亿若国,榆令国,损毒国,休脩国,琴国。
北魏时代,莎车国称为渠莎国,都旧莎车城,在子合国西北。后为疏勒国所属,莎车国不再出现。
疏勒国
古代居民似操汉藏语系(羌族)和印欧语系语言,自汉朝时代开始汉化。自9-10世纪,唐朝允许来自蒙古的突厥回鹘开始移民到西域。这国属于汉、唐、元、清朝。
疏勒国(疏勒)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由古伊朗人建立的绿洲王国,在北道丝绸之路上,它所在的区域是历史悠久的西域,如今称为新疆,在中国西北部。
疏勒虽然从公元7世纪起是中国唐朝的附庸,但在8世纪后期被吐蕃征服。
尉头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西哈拉奇一带,从事游牧,兼营农业,服饰类乌孙,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
76年,与疏勒起兵反汉,被班超击败。三国到北魏,附属于龟兹,被龟兹所吞并。
温宿国
都城温宿城(故址在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辖有今新疆乌什县、阿合奇县等县一带。
初被匈奴置僮仆都尉所役属,汉武帝开通西域以后臣属汉朝,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归属西域都护府。
唐太宗贞观年间,阿史那社尔平龟兹,以其地置温肃州,又名于祝,隶属于龟兹都督府。元朝作倭赤,或乌赤。
清朝为乌什直隶厅治。清德宗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原来姑墨国故地筑温宿城,即今新疆温宿县。
尉犁国
在今新疆尉犁县、库尔勒市以北,王城在尉犁城,距离长安六千七百五十里。有一千二百户,九千六百口,胜兵二千人。
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三国以后被焉耆吞并。
姑墨
又作姑默、亟墨、跋禄迦、钵换、拨换,今新疆阿克苏、温宿一带。当时姑墨国的首都是南城(今新疆阿克苏县东的喀拉玉尔衮),离汉朝首都长安有八千一百五十里。
在王莽统治中国时,姑墨王丞杀温宿王,把温宿并入姑墨。三国曹魏时附属于龟兹,隶属于魏。南北朝时作姑默。唐朝属于龟兹都督府,在其地设姑墨州。
卑陆国(卑陆后国)
一名毕陆,位于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国王治所在天山东干当国,离长安八千六百八十里。
东与郁立师、北与匈奴、西与劫国、南与车师相接,属官有辅国侯、都尉、译长各一人,将二人。三国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乌贪訾(zī)离国
位于今新疆石河子附近。国王治所在娄谷,离长安10330里。四十一户,二百三十一口,胜兵57人,东与单桓、南与且弥、西与乌孙接。属官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东汉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单桓国
国王治所在单桓城,离长安八千八百七十里。二十七户,194口,胜兵45人,在且弥与乌贪訾离之间。属官辅国侯、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东汉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蒲类(蒲类后国)
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汉朝称之为蒲类海)附近。曾是匈奴右部地,后来属于姑师。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破姑师,分为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八国。东汉仅存蒲类前国,汉末至隋朝,先后被鲜卑、突厥所占。
且弥(西且弥国、东且弥国)
位于今新疆乌鲁木齐附近。分为东西二国。西且弥国的治所在天山东于大谷,离长安8670里。
东且弥国的治所在天山东兑虚谷,离长安8250里,洛阳9250里。西汉时191户,三国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劫国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附近,鄯善国东北沙漠中。从事畜牧,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三国曹魏时附属于鄯善国。
狐胡
又作孤胡,属于游牧国,在车师柳谷,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达坂城。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被车师所灭。
山王国
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须二百六十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东汉以后,成为焉耆的属地。
车(ju)师(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都尉国、车师后城国)
也称姑师,古代中亚东部西域城郭诸国之一。都城为交河(今中国新疆吐鲁番西北)。
中国自汉朝武帝时开始将势力渗入西域,车师因为位于西域东侧,受到汉朝极大压力,因此与匈奴联合,为其充当耳目,并攻劫汉朝使节。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朝同楼兰等国联兵围攻交河,车师投降汉朝。汉宣帝时,遣侍郎郑吉在车师境内渠犁屯田,立军宿为车师王,迁都于渠犁。
元康四年(前62年),匈奴另立兜莫为王,率一部分车师国众退往博格达山北麓(今吉木萨尔一带)。自此车师分为前、后两国。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丧失对西域的全部影响,汉始置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都护。
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又置戊己校尉,在车师前国屯田。其后,车师前王复还交河。车师前国国都交河城,车师后国国都务涂谷。戊己校尉在高昌壁的驻地称车师都尉国,戊部候城的驻地(今奇台)称车师后城长国。
王莽建立新朝以后,屡屡欺压车师前、后王,车师被迫重新依附匈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年),车师前、后王与鄯善等国联名遣王子入侍,请复置西域都护,被拒绝。其后车师连续兼并邻近小国,称车师六国。
汉明帝年间,车师前部有人口四千余,兵两千人;后部人口一万五千余,兵三千余人,成为西域东部霸主。
永平十七年(74年),窦固等出击车师,前、后王俱降,汉朝遂重设戊己校尉,分屯车师前、后国。不久,北匈奴围攻汉朝屯田军队。
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汉放弃车师。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窦宪击破北匈奴,车师前、后王重新服从汉朝。永元八年(96年),车师后王击破前王,次年,汉朝派兵斩车师后王。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汉朝再度放弃西域。元初六年(119年),汉敦煌太守派索班屯驻伊吾,车师前王复降汉。永宁元年(120年),车师后王引北匈奴攻杀索班,击走前王。
延光三年(124年),汉西域长史班勇击败北匈奴,次年,班勇进击车师后国,斩其王军就,再次年立加特奴为后王。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出伊吾攻杀北匈奴的呼衍王,安定了车师局势。
其后车师仍然存在了数百年。车师前国于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高昌的沮渠安周引柔然兵攻破而灭亡,王族逃入北魏。

声明:本人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文字和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来源/新疆土话大百科